泰国,这个位于东南亚心脏地带的国家,因其美丽的海滩、悠久的文化和友好的民风而闻名于世。然而,尽管泰国在旅游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一直存在不小的挑战,尤其是铁路系统的落后,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多年来,泰国的铁路基础设施老旧,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国际游客的需求百胜证券,导致出行效率低,甚至影响到经济增长。
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泰国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高铁计划,目标是通过现代化的铁路网络将首都曼谷和北部的重要城市清迈连接起来,缩短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并且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然而,尽管计划初衷良好,但时至今日,这项工程却仍然停滞不前,成为了泰国社会不满和反思的焦点。政府与日本的合作协议也因进展缓慢和预算超支,令许多民众感到失望。
展开剩余82%泰国位于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位置,地理上连接了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这为其发展成为区域交通中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其国内的交通网络却未能与这一优势相匹配。泰国的铁路大多数是上世纪建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路和设施逐渐老化,列车速度缓慢,运行效率低。以曼谷至清迈为例,距离大约700公里,但乘坐普通火车需要12到14小时才能到达,平均时速低于60公里,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个旅游业占GDP近20%的国家来说,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需求。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泰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开始规划连接曼谷与清迈的高铁项目。这条预计长度为670公里的高铁线路,建成后能够大幅缩短旅行时间至约3小时,最高时速可达250至300公里。这一计划不仅意味着提升旅客的出行效率,也将大幅提升货运能力,进一步推动北部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清迈是泰国的第二大城市,并且是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这座城市的潜力一直未能完全释放,高铁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对泰国政府而言,建设高铁不仅仅是提升交通效率,更是象征国家现代化的标志,还是吸引外资、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个项目从一开始便备受关注,并且吸引了多个国家的竞标者,其中最具竞争力的无疑是中国和日本。项目的竞标过程充满曲折,可以说是“波澜起伏”。
最初,泰国政府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进行接触。韩国的高铁技术主要依赖法国,竞争力相对较弱,最终早早退出了竞标。中日之间的较量才成为真正的焦点。中国高铁技术的优势毋庸置疑,到2010年代,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技术成熟,成本控制能力强。中国提出的方案不仅覆盖曼谷至清迈的主要线路,还延伸至泰国北部的贫困地区,计划总长度超过800公里。中国政府的目标很明确——通过高铁推动泰国北部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这一愿景与时任泰国总理英拉的施政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在中泰两国政府的互动下,双方的关系迅速升温。
然而,2014年泰国发生军事政变,政府更迭导致政策方向发生转变。新的军政府开始倾向与西方及日本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暂停了与中国的铁路合作,转而加强与日本的谈判。日本的新干线以其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成熟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日本提出的方案包括将新干线的技术引入泰国,并且提供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虽然预算比中国稍高,但泰国政府认为这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最终于2015年宣布由日本中标。
但令人没有预料到的是,项目的推进并不像预期那样顺利。随着时间的推移,预算不断攀升,2017年的预算评估显示,工程成本已飙升至839亿人民币,比初始估算的600亿人民币高出近40%。此外,项目的执行进度也非常缓慢。日本方面要求泰国政府提前支付部分资金,并承担土地征用的责任,而日本方面则表示要等到“条件成熟”后才开始动工。这让泰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国民众和商界对于这一高铁项目的进展表示越来越多的担忧。尤其是与中国承建的中泰铁路相比,泰国的高铁项目进展显得更为缓慢。中国承建的廊开府至曼谷段早在2017年便已签约,并且在2022年正式开工建设。相比之下,泰国曼谷至清迈的高铁项目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未见实质性进展。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和执行力让泰国政府和民众刮目相看,也使得日本的拖延陷入了更大的尴尬。
中国的高铁成就无可否认,运营里程已经突破4万公里,覆盖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高铁不仅具备先进的技术,还在成本控制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中国的高铁项目在海外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雅万高铁、老挝的中老铁路等项目都展现了中国高铁的高效和经济性。
如今,泰国政府已对当初的选择感到深深的懊悔。高铁项目的迟迟未建,导致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受限,旅游业和农业也面临交通瓶颈的困扰。2023年,新上任的泰国总理佩通坦已表示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随着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的到来,外界普遍预测,泰国有可能借此契机重新启动与中国的高铁谈判。毕竟,经过廊开至曼谷铁路项目的经验,中国高铁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已得到充分验证。
发布于:天津市创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