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本草驿站】专栏七星,逢周六推送!栏目文章均由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撰写。内容包括:岭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绍、本草药膳、中药及中成药的日常使用等,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山茱萸 VS 吴茱萸:
一字之差,药性相反!
当王维遥望 “遍插茱萸少一人” 时,不知他手中握着的究竟是温补的山茱萸,还是驱寒的吴茱萸?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用错反伤身!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中药的区别。
一、本源鉴别
山茱萸
吴茱萸
科属
山茱萸科
芸香科
果实形态
枣红椭圆形核果
(似小枣)
青绿五瓣蒴果
(星芒状)
药用部位
成熟果肉
近成熟果实 七星
道地产区
河南伏牛山
(称“枣皮”)
贵州铜仁
(称“茶辣”)
二、药性对决
山茱萸
吴茱萸
气味
微酸无刺激
辛辣刺鼻
(挥发油浓烈)
性味
酸、涩,微温
辛、苦,大热;
有小毒
归经 七星
肝、肾经
归肝、脾、胃、肾经
药势
如春雨润物
(缓补固涩)
似烈火焚冰
(峻烈走窜)
三、功效异同
两药均入肝、肾二经,均具有一定助阳的作用。
山茱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益肾精,又能温肾助阳。为补益肝肾之要药,可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等;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止遗,可用于遗精,遗尿;还能固摄冲任,敛汗固脱,亦常用于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等。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可用于寒滞肝脉的痛经、疝气冷痛、巅顶头痛;取其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燥湿之功,可用于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以及脚气肿痛等。
简而言之:山茱萸是补虚的君子,以酸涩之性封藏生命元气;吴茱萸是攻邪的猛将,凭辛热之毒横扫沉疴寒痼。
看到这里,王维手上的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您猜到了吗?偷偷告诉您,是辛辣刺鼻的吴茱萸哦!
四、食疗推荐
山茱萸养元羹(慢性虚损适用)
材料:酒蒸山茱萸10g + 黑豆 30g + 莲子 15g
制法:山茱萸布包煎汁,混煮成羹。
功效:更年期盗汗、耳鸣调理。
吴茱萸暖宫包(仅外用)
材料:吴茱萸粗粒 100g + 小茴香 50g + 粗盐 100g
制法:炒热装入棉布袋。
用法:经前敷小腹(寒性痛经),胃痛敷中脘。
禁忌:孕妇禁用。
作者介绍
黎映琼
药学部主管中药师
主要从事处方审核和临床用药咨询工作。
【擅长】门急诊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护
执行编辑|古停瑶、张诗琦、张晓晓
责编|梁幸琳、王爔晨
审核|刘苡婷
审定|方熙茹 七星
创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